德国农业协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亮马河大厦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共商畜牧业节本增效及绿色发展

来源:德国农业协会 时间:2023-11-28

11月25-26日,中德畜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德畜牧企业代表、政府代表、农业专家齐聚一堂,聚焦猪业和牛业两大畜牧产业,探讨畜牧业节本增效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多元路径,旨在促进中德在畜牧业现代化生产管理和创新技术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两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与德国在畜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在遗传资源、种养结合、农场管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互补性,并蕴藏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双方相继展开了一系列全方位的合作项目,涵盖了畜牧养殖、农业种植、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共同推动了畜牧养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养殖业共同的主题:节本增效

成本是影响畜牧业利润的重要因素,畜牧养殖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来维持生产。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全球畜牧业面临成本上升的挑战。

主办方之一德国农业协会(DLG)农业研究中心畜牧养殖部门负责人、欧洲猪业生产者联合会(EPP)项目负责人斯文·豪泽尔(Sven Häuser)分析了近年全球生猪市场发生的变化,他表示,此前欧盟占据全球最大的生猪出口量,但自2021年开始,欧盟生猪出口量整体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非洲猪瘟、国际冲突等因素影响了原材料的供应,导致欧盟整体饲料成本不断上涨。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卜登攀表示,中国的奶牛养殖业也面临相似的问题,饲养成本上涨,利润率降低,不仅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利益,还关系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认为,面对当前全球畜牧业成本上升的挑战,节本增效可能是全球养殖业共同的主题。他们就降低畜牧业养殖成本、提高产能和资源效益分享了多种方案。

在减少饲喂成本上,德国Holm&Laue GmbH Co.KG饲喂公司销售员哈姆特·博克(Harmt Bock)介绍了自动饲喂技术的应用,通过自动饲喂站这一设备,农场里的每头牛都能获得一个“独立配方”。“旧饲喂标准只能提供一种配方,对于不同动物而言,一样的配方不仅不能使它们获得合理的营养,还会浪费饲料,而精准投喂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动物的特点及不同条件下的营养需求,精确饲料配比,有效节约饲料资源,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哈姆特·博克说。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育种总监、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云翔在论坛上展示了“楼房养猪”智能化养猪模式。赵云翔表示,楼房环境为智能设备的使用提供了环境条件,精喂仪、饮水宝、查情宝等智能设备的使用,不仅实现了水、电、饲料等资源的高度整合,也节省了人力成本。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操作,进一步提升了养猪效率。

“如何应对成本上升带来的挑战,关键在怎么要效率,我们应该向生产要效率,要效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爱国认为,应提升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推广智能化技术,来支撑精细化管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畜牧业发展的未来:绿色可持续

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养殖给农民带来增收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畜牧业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绿色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动物福利,是畜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畜牧养殖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就是粪污。德国畜牧生产专家亨利克·德尔福(Henrik Delfs)认为,因养殖户更注重养殖增收,养殖业中的粪污处理问题往往不被重视。“粪污不是垃圾,而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非常有价值的材料,其储存、加工、还田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我们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方法,就能变废为宝。”

论坛上,不少企业展示了他们为牧场粪污处理及粪水还田提供的解决方案。据奥地利保尔(BAUER)集团公司销售经理隋鑫介绍,该公司设计的固液分离机可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领域内的粪污处理,其中专门针对奶牛场研发的牛床垫料分离机可以将牛粪挤压到一定的干度,挤压后的干牛粪可作为牛床垫料使用,而固液分离后所产生的液体可以通过施肥罐车直接就近还田,成为土壤肥料。

德国ConversionTec公司则提供了一种有机废弃物转化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可以将有机废弃物降解到分子层,再进行转化利用。公司项目负责人维尔纳·莱斯特(Werner Last)表示,一直以来,病死畜的处理都是养殖业的难点,而这种技术设备可以将病死畜放入处理罐中降解,降解后的物质还可以直接用于沼气生产,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能带来额外价值,同时减少运输成本。

此外,加强生物安全意识,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技术,对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正如斯文·豪泽尔所说,“生物安全与动物福利密切相关,养殖业所有的操作几乎都与生物安全有关。只有把消毒、隔离、环境控制等生物安全工作做到位,才能达到健康养殖。从而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延长寿命,提高畜产品的转化率和生产力,实现人畜共赢。”


中德畜牧业合作的前景:走深走实

中德两国同为畜牧业大国,合作历史悠久。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畜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畜牧生产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畜产品消费国和生产国之一。同时,我国农牧业生产正加快转型升级,这对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德国畜禽种业发达,是世界主要猪肉生产国之一。中德双方在资源与市场,技术与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

2010年,原中国农业部与德国联邦食品部签署了意向书,从此,由两国政府支持的畜牧业合作项目正式开启。十多年来,中德两国畜牧业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先后实施了三期牛业、猪业等畜牧业发展合作项目,合作内容涵盖育种、饲养、畜群管理、粪污管理、动物健康等多个方面。

中德牛业项目与国内多家荷斯坦、弗莱维赫以及褐牛牛场进行合作,从粗放式放牧饲养到集约化饲养,示范了多种饲养方式。中德猪业项目与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合作,示范德式猪舍建设、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和现代化养猪生产设备。通过示范场,来自德国的优良遗传物质、先进设备和技术被推广应用到其他相关领域的单位和机构。


中德两国农业专家在河南宏展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养猪场考察。 德国农业协会 供图

2022年1月,中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第三期启动,项目围绕养殖企业生物安全、育种创新、营养饲喂系统、环境和气候承载力四个核心议题,针对猪、牛两个畜种开展为期三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德中畜牧业合作项目已经实施了12年,德中两国在知识与技术转让、资源保护、提升效益和动物福利方面的合作实践取得了成功,感谢德国专家与商业合作伙伴为项目实施作出的重要贡献,希望未来两国能继续加强在畜牧业上的技术交流与经济贸易往来。”德国驻华大使馆食品和农业参赞邓菲说。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陆彪表示,中德畜牧业合作项目自启动以来,已实施了覆盖8个省份、近20家牧场的畜牧业示范推广活动,带动了养殖场生产工艺和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的改进,促进了示范单位动物品种改良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得到各方一致好评。希望此次论坛的举办再次为双方畜牧业行业专家、企业协会代表分享经验、共襄合作搭建平台,推动中德畜牧业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原载:11月28日农民日报第六版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震宇 见习记者 丁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