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现代示范农场”2013新闻发布会于哈尔滨召开
2013年9月6日,中德现代化示范农场新闻发布会暨年度会议在哈尔滨“第六届北大荒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期间召开,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局局长李俊先生致大会欢迎辞,德国农业协会国际合作部主任马丁吕思先生主持本次会议。中国农业部推广站、德国驻华使馆、农机企业代表、《农民日报》《农机化导报》等媒体嘉宾共计百人应邀出席。
本次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及农机界同仁汇报了项目运行5年来取得的收获与宝贵经验,并就2014年项目计划做简要说明。中德合作现代化示范农场项目组此次携五家德国农机合作伙伴——克拉斯、雷肯、格力莫、奥禾、莫纳森以及项目执行单位德国农业协会共同参展第六届北大荒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德国农机展团总参展面积达820平米,成为本届展会一大亮点。德国农机企业在会上与各界人士分享了在中国的商业合作与进展。
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是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同合作的项目,项目投资共220万欧元。该项目由GFA咨询公司统一协调,德国农业协会(DLG)和AFC国际咨询机构联合执行。中方提供1,000公顷的试验土地和农业生产投入,德方提供农机设备与技术。示范项目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7-2008年,是项目的筹划期;第二阶段为2009-2014年,即项目的实质开展期,尤其是2010-2013年在人员、机械设备落实到位后开展了一系列田间农业试验和人员培训,极大的推动了项目的发展,项目成果也得以释放。开展的所有实践工作都遵循项目初衷,即旨在展示以现代耕作方法优化并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应用德国农机和技术寻找一套适合中国北方旱作农业高产栽培模式,深化中德农业交流与合作。
历经五年中德双方倾心耕作,示范农场取得了哪些成果?这成为与会嘉宾和媒体们最为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德国场长布恩格先生结合图表与图片声情并茂的回顾了五年内在土壤保护、田间耕作、人员培训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并用一组数据直观的给出了答案:2012年小麦单产680斤,较当地增产约180斤;大豆300斤,较当地水平增产60斤。
在对中方负责人的采访中,他们对取得的成果做了清晰的总结:他们认为取得的成果可分为无形成果和有形成果。无形成果是项目有辐射带动作用,不仅促进本地区购买了一些大型现代化机械,也吸引了一些合作企业参与。此外,通过田间日活动、研讨会、中德双方互相考察等活动,扩大了示范农场的影响力,使得耕作理念和方法逐步传播;有形方面首先体现在人员培养。该项目培养了2名中方德文翻译人员,他们在德国进行了8个月的专业培训,精通农机与农艺技术并能做到熟练准确翻译;培养了6名高标准的拖拉机手。此外,在农业技术上,通过提高种子质量、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留田间作业车道、整地技术体系、提高机车作业效率等使耕作效率大为提高。
成功与收获的背后是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所展现的冷静、开放的态度。不难想象,中德合作本身具备着各种挑战,在两国文化、土地环境、技术理念上的差异以及合作初期沟通上的磨合,都跟农业示范项目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曾在探索中遇到很多问题,如驾驶员专业技术不过硬,农机设备损害严重,分工不明,对土壤保护的意识淡薄等,但令人欣慰的是,每当问题出现时,中德两方的同事都能共同面对并讨论解决之道。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让德方场长布恩格先生十分欣赏并乐于和团队一起工作。
时至今日,中德现代示范农场项目即将于2014年告一段落,关于项目的延续成为另一个焦点。据悉,就这一问题,今年8月19-22日,中国代表团已赴德国与德方代表就中德现代示范农场下一步计划和合作意向进行意见交流。德方希望深化合作内容、扩大示范地域、引进农业培训计划,更好的将农艺技术和农业知识传播给中国农业人员;而中方将本着采用先进机械与技术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继续努力。其具体计划将在双方最终确定后对外公布。
中德现代示范农场已经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五年来的努力,使德国先进的农业知识、农艺技术、农业设备与中国土地环境良好结合并实践出一套适合中国农业实情的模式,我们期待示范农场项目只是中德合作的一个开端,并由此开启更多合作,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